作者|闪电懒
编辑|Duke
(资料图)
来源|钛财经
近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滑14.7%至280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61.4%至85.18亿元。2022年以来,小米业绩一路承压,核心的手机业务遇挫,备受关注的造车业务仍在投入期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这是雷军在2017年时的豪言。如今,小米又陷入另一个低谷,不知道这次雷军尚能战否?
「01」小米手机业务失速
作为引领互联网手机的老大哥,很难想象小米竟然会被手机业务所拖累。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在小米三大业务支柱中,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9.9%至1672.17亿元;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同比下滑6.1%至797.9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0.4%至283.21亿元。
如果细化到各个季度,智能手机业务的失速更加明显。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同比下滑27.3%至366.72亿元。
其实,小米手机业务下滑也跟整体外部环境有关。早在2015年,当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4.3%,这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的首次下滑,市场饱和的警示灯亮起。
此后7年里,虽然有5G、全面屏、人脸识别等技术创新接力续命,让手机出货量整体保持稳中有进,但市场饱和和技术创新停止两大难题,始终悬在各大厂商头上。
到2022年,下滑趋势再难阻挡。根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2.86亿部,同比下降13%,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为十年以来首次低于3亿。
市场的饱和与下降趋势,导致小米还面临着库存压力。今年2月,行业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布调查报告称,包括小米、三星在内的几乎所有安卓手机厂商,都面临着高库存的风险,其中小米的库存水平可能已达12-16周。
为此,小米自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通过降价促销等活动来处理渠道库存,这一举措在去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小米集团存货约504亿元,同比减少3.74%。不过,存货中的制成品较上年底增长了19.7%。
小米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库存水位已经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应该说,小米在去库存上的工作还算成功。当然,小米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去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已从去年同期的10.1%下滑至 8.2%。「02」押注造车能否成功?
除了手机业务下滑,从成本上看,小米造车也加剧了盈利负担。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1.7%至160亿元,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增加。
具体来看,小米去年在造车上投入了31亿元,其中第四季度为12亿元。雷军曾表示,今年还要继续投入75-80亿元。
钱是砸了,小米也损耗了不少,但小米汽车能结出什么果还是未知。
现在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刚好两年,但新车还在测试阶段,要到2024年才能量产。
外界有很多声音都在质疑小米造车来得太迟了。不过,雷军不这么认为,他的理由是,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电动汽车才刚刚起步,小米还有充足的机会。
是否为时已晚,其实谁说的都不算,得看市场。按照现在的市场,就目前新势力的交付量来说,情况好像是有点不尽人意。从特斯拉挑头降价,到比亚迪跟进杀入,再到广汽丰田“壕降3万”,短短一两个月,新能源市场已经“卷”成一片。
传统车企也在争分夺秒“抢滩”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吉利极氪和广汽埃安等为代表,都可以称为造车新势力。虽然这些公司和品牌有着传统车企背景,但也要看到,在智能电动汽车这条新赛道上,他们不再守旧,而是从理念、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上进行全新的探索。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汽车的主动/被动安全技术、耐久性、舒适性、可靠性等各种性能指标保证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更是直言:亏50个亿不是什么大事,但丢失的时间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
小米的确很在意时间,从宣布造车之日起,就一直在想方设法赶进度。不过,对于小米而言,造车是全新的事业,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开始学,尤其是互联网人造车,团队需要花时间适应。
当市场的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体系得以重塑,无论是对在造车路上的新势力还是小米来说,时间窗口正在加速关闭。
「03」规模与利润并重?
业绩全面下滑,小米也调整了新的经营策略。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明确表示,2023年,小米将会启动“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强化风险管控,注重稳健经营。
虽然卢伟冰没有谈“规模与利润并重”策略的具体举措,但实际上,第四季度小米已经开始了裁员行动。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32,543名员工,其中29,967名位于中国大陆。这一数字相比2022年三季度末出现了大幅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员工总数为35,314名,其中32,609名位于中国大陆。
这意味着,在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员工总数减少了2,798名,其中中国大陆员工减少了2,642名。
此前,曾有知情人士爆料称,小米将在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进行裁员,力度不尽相同,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
除了通过裁员降本增效,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了门店策略的调整。他表示,2023年小米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开门店,而是实现门店的整合和调整,提升门店盈利能力,进而实现更好的规模效应。
可见,2023年小米将更谨慎地“花钱”。截至2022年年底,小米手中的现金还有276亿。但汽车是一个投入无限大的业务,尤其是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小米任重道远。
不过,尽管现阶段来看,小米很难,压力很大,但业界对其的看法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是互联网口碑营销,第二阶段的核心是小米生态链带来的新增长,第三阶段则是小米所谓的AIoT带来的流量增长。
“而造车正是小米要跨入第三阶段的必然选择。”该人士指出,因为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未来,汽车将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因此,尽管造车面临诸多困难,但小米必须要做。
原文标题:小米手机失速,造车成为唯一的出路?
上一篇:环球观热点:首汽约车司机补了5元绕路钱 为何还是被乘客投诉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1、小米手机失速,造车成为唯一的出路? 焦点简讯
- 2、环球观热点:首汽约车司机补了5元绕路钱 为何还是被乘客投诉
- 3、德清在沪举行招商引才推介会,聚焦重点产业开展合作交流|天天新消息
- 4、洽洽食品:葵珍产品同比涨近20%,加大零食专营和量贩渠道合作
- 5、深圳机场:2023年国内客运量预计将恢复至2019年水平|每日热闻
- 6、蚌埠市退休工资是怎么算的?一文带你了解_世界观热点
- 7、一品红(300723.SZ):有溴己新,促肝,尿清舒,环磷腺苷,硝苯地平,己酮可可碱等一批慢性病品种对应适应症规模非常大,未来增长可期
- 8、全球观察: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9、特许金融分析师真的值得去考吗
- 10、视点!“不明飞行物”空降,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五一”精彩纷呈
-
pp塑料有毒吗对人体有害吗_pp塑料有毒
1、pp塑料杯原材料是聚丙烯,它能耐100度以上的温度,如:微波炉餐盒。2、在合理使用时,无毒无害。3、建议
-
大行评级 | 花旗:长汽首季纯利逊预期 目标价下调至11港元|焦点热讯
格隆汇4月24日丨花旗发报告指,长汽首季纯利逊预期,主要是销量表现不佳及激励措施更多,故预料其股价最初
-
组图:广厦淘汰广东晋级4强 易建联落寞退场 当前短讯
新华社发(郑家雄摄)新华社发(郑家雄摄)新华社发(郑家雄摄)新华社发(郑家雄摄)新华社发(郑家雄摄)
-
当前看点!国家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一草案,今天二审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今天(4月24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二审。草案规定:国家支持既有住
-
李宁跌超4% 机构指其一季度表现逊同行 近期回暖主因低基数效应|每日简讯
李宁(02331)午后跌超4%,截至发稿,跌4 32%。报56 5港元,成交额4 08亿港元。 交银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
-
中国星辰|中国航天“逆袭”之路 世界快讯
起步晚、条件差、不被看好却一心求索,就像很多个“逆天改命”的小说主角一样,中国航天的发展轨迹堪称一路
-
网易musicpods恢复出厂设置_网易music
1、音乐包是主要对付费音乐的优惠和使用,会员除了有音乐的优惠还有商城,平台,头像,背景音效等使用的优
-
东港股份董秘回复:我公司目前在全国开展新渠道彩票销售业务,但未参与海南的博彩业务-今日快看
东港股份(002117)04月24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
以“1+4”培养模式服务专精特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1+4”培养模式服务专精特新作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
-
2022山东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招聘第三批次博士及高级人才进入面试考核成绩
点击查看>>>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22年公开招聘第三批次博士及高级人才进入面试考核成绩